银泰蓄电池:万吨电池去哪了?
业界预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银泰蓄电池累计报废量为2万至4万吨,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累计报废量将为12万至17万吨。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的问题迫在眉睫。
迟来的政策
“如果说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元年,那么2015年可以称为爆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表示。根据权威统计,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4.05万辆,销量达到33.1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5.46万辆和24.75万辆(其余为插电式混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逼近1%,不论按照任何标准,新能源汽车痛苦的市场培育阶段已成为历史,进入了大规模的普及阶段。 这一爆发式增长让人欢喜之余,其产业链的不完善更令人担忧。数据显示,2015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超过200亿瓦时,预计2016年会增加到大约500亿瓦时。2015年电池产业投资大概是1000亿元,在建、核建的产能为1800亿瓦时。这么多电池,五六年之后即将进入大规模淘汰期,不免让人胆战心惊。
由于此前国家没有相关规定,所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主体始终不明确。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回收要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但事实上,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少有厂商在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时候主动告知消费者要回收废旧电池。“如果电池不搞好回收利用,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性污染要远比汽油汽车高出成百上千倍。”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曾多次表示。
对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等五部委终于在新年伊始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技术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回收、利用、处理做出统一规范。明确了废旧动力电池的管理范围,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责任落实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梯级利用电池生产企业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政策还提出建设动力蓄电池回收网络,电动汽车及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需在各地指定网点回收废旧电池,各责任主体需向工信部汇报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情况,蓄电池回收利用遵循先梯级利用后再生利用的原则。同时,《技术政策》还提出对动力电池进行统一的编码,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
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长许心超告诉记者,车企作为动力电池回收的第一责任主体是最为合适的。相比手机电池而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由于体积大、可见性强,从根本上决定了动力电池可以回收,回收渠道也相对容易建立。据他介绍,在北京市给相关车企及车型备案时,已经明确车企为动力电池回收的第一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