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泰蓄电池12V24AH
在福建省南平市中心有一座海拔不足千米的九峰山,站在六峰的平台就可以将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尽收眼底,登顶似乎也已经没有必要。
身处南平市的南孚电池就像是站在这样一个位置——在干电池行业它已经是不可撼动的龙头,但已经摸到行业天花板的南孚,是继续登顶?还是回头看看背后其他的风景?
2014年11月底鼎晖投资从宝洁公司手中收购南孚电池,对褪去外资控股身份的南孚来说,这或许是新生的机会。
新挑战也随之而来——新方向在哪里?新业务如何推广?如何让团队重拾“破釜沉舟”的决心?时代变换,南孚的“元老”们也不再年轻,南孚近十几年的“稳健”惯性反倒成了蜕变的羁绊。
尴尬的外资时代
年产值超过20亿元,连续二十年中国销量第一,行业市场占有率75%——南孚电池在干电池行业的地位已经无可撼动。
但伴随南孚电池的只有市场份额的增长,新市场、新业务的拓展可能在十几年前就被一刀切掉了。
从摩根大通到吉列,再到宝洁,南孚电池董事长丁曦明坦言跟“洋东家”学习到不少先进经验,但在他看来,南孚这些年之所以能平稳增长,重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早早就成了职业管理人团队,没有利益瓜葛,无论股东如何变动,都不影响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持续地推进企业发展保持稳定。
在出售股权给外资之前,南孚员工的工资待遇远远领先当地其他企业,提起南孚,无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而如今,这光辉时刻早已经远离南孚人多时。待遇的变化或许也正反映了这家企业增长表象另一面的苦楚。
保守的策略源于外资股东的要求。“对宝洁而言,我们只是利润来源。”南孚电池常务副总经理刘荣海说。不只是宝洁,摩根士丹利和吉列都有自己的算盘,南孚只是他们布局中的一颗棋子,若不是南孚保持稳定增长,说不定就如同小护士、丁家宜、三笑等知名名族品牌一样随着外资收购消失匿迹。
丁曦明是继创始人陈来茂之后南孚电池的第二任总经理,也是一名职业经理人,是在南孚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元老。作为与南孚共同成长的人,这十几年间带领南孚斡旋于多方之间,也让他颇感无奈与尴尬。
南孚电池创始人陈来茂曾在中国市场带领南孚击败金霸王以后一度想要乘胜攻下美国市场,但控股权的旁落让这位南孚老人无力回天。“十几年前,一家大零售商选择南孚当中国供应商,但因为跟金霸王同属吉列集团的关系,我们被要求不能进入对方的市场,所以去参与投标时,不是提高价格就是拖沓应付。现在这个机会已经到了其他厂家手中了。”南孚副总经理刘荣海说。
同样在“宝洁时代”,丁曦明说,南孚6%的年增长率都已经在整个集团内算是业绩突出的了,“但年增长速度不能太快,不然无法保持更高增长的时候会被严厉问责。”丁曦明说,不是企业不想放开去增长,而是外资股东的死板的“稳定增长”让企业只能出此下策。
“当时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年底客户来进货,我们告诉他们不卖了,等过年再卖。这让很多经销商觉得莫名其妙。”南孚一位销售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说。企业活力已经被压制了,发生这种奇怪的事情也是无奈之举。南孚根本不被允许拓展市场,这样的“进取心”会破坏股东集团旗下品牌固有的布局平衡。
如今鼎晖购回股权,“游子”南孚终于可以“回归”。早在1999年,宝洁接盘南孚时,南孚的管理层就认为宝洁品牌过于庞杂,应该瘦身、剥离,如今终于成真。
谈及新接盘者鼎晖投资,他希望下一次董事会能够讨论南孚下一步要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