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的常见故障--自行放电和充不进电
蓄电池的常见故障,主要有电荷量降低、自行放电和充不进电等,其故障诊断方法分述如下:
1.蓄电池自行放电:
已充足电或使用良好的银泰蓄电池,待1~2天后即无电,开前照灯不亮。按电喇叭声响减弱甚至小响。即可视为蓄电池自行放电。其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蓄电池隔板被击穿或损坏,电解液中混入金属粉屑等杂质。或是蓄电池槽底沉积过多异物,造成蓄电池内部短路;二是蓄电池外壳过脏或在颠簸中溢出的电解液过多,在盖上和桩头间造成短路。
应首先查看蓄电池外表是否清沽.电解液是否溢出过多而形成导电层。然后检查桩头与导线有无接触不良,或搭铁不良等现象,诊断方法是:断开电源开关,拆下蓄电池负极接线,将其在极桩上划擦,若此时有火花产生,说明蓄电池内部有短路,应拆开后进行检修。
2.蓄电池充不进电
蓄电池充不进电是指在发功机和传动部分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银泰蓄电池虽经长时间充电但电压却上升升很慢。
造成蓄电池充不进电的土要原年因是:①充电线路中接线头松动、锈蚀等原因接触小良,使电阻增大,电流强度减小;②整流器产生故障或二极管短路;③蓄电池极板硫化,使其表面附有一层导电性能差的白色硫酸铅晶粒。这种晶粒粗大,易将极板栅孔堵塞,使电解液难以渗人极板参与化学反应.并使极板参与化学反应的面积减小;④由于采取大电流给蓄电池允电或大电流使蓄电池放电,或电解液密度过大及液面高度不够等原因,使蓄电池极板遭到损坏。
诊断时,先检查各接线头有无松动或锈蚀,电解液液面是否过低,整流器是否产生故障,然后根据充电时的一些现象来判断极板是否硫化。若充电时电解液的温度升高很快,或充电时间不长电解液便产生大量气泡,但电压却没随之升高,则说明极板已硫化。蓄电池极板若轻度硫化,一般不易觉察。若严重硫化,可从加液口看到极板上附有一层白色物质,充电时各单格电池电压迅速升至2.8V以上。然后电压又下降,再缓缓上升,在充电终了时,电压不超过2.8V。在充电过程中,电解液的温度较高,而密度上升却不明显。充电结束后,用20h放电率检查电荷量时,较正常蓄电池要减少许多。
对于硫化不十分严重的蓄电池,可用小电流长时间充电的方法予以消除。具体作法是:用0.2A的电流给蓄电池充电,一直充到电压和电解液密度达到最大值不再升高时为止。然后用20 h放电率检查其电荷量,若低于额定电荷有的85%,可再进行1~2状充放电循环,即可消除硫化现象。
对于硫化较严重的蓄电池,可采用水疗法予以消除。方法是:在对蓄电池充电后,用20 h放电率使蓄电池进行放电,至单格电压降至1.75 V时倒出电解液,加入蒸馏水,再以0.2A的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当电解液密度升到1.15以上时,用密度计吸出一部分电解液,再补充适量的蒸馏水,继续充电,直至电解液密度不再升高。然后按20 h放电率的1/4电流放电1~2h,再经多次充电、放电,蓄电池硫化现象即可消除。最后一次充电可将电解液密度调至规定值,若蓄电池的电荷量能达到额定电荷量的85%以上,即可使用。若水疗法效果不明显,可用
化学法去硫。方法是:在硫化的蓄电池电解液中按质量比加入0.1%~0.5%的纯碳酸钾或碳酸钠,经1~2次充、放电后,蓄电池电荷量一般可达到额定电荷量的90%左右。
3. 电池电解液损耗过快
蓄电池电解液损耗过快,指的是银泰蓄电池在加过电解液不久就出现液面不足的现象。造成这一故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充、放电电流过大,使电解液过度蒸发或溢出。或是隔板损坏,造成极板短路。及蓄电池壳体破裂,造成电解液渗漏等。检查时,要联系蓄电池其它故障现象进行判断。首先应检查蓄电池外壳有无破裂处,是否因渗漏导致电解液过度损耗。其次,联系使用情况查找原因。若长时间在不充电情况下过度使用灯光,会造成蓄电池放电过量。若长时间大电流充电,电解液中的水燕发过快,也会造成电解液损耗过量。在进行检查的同
时,要排除导致故障产生的各种困素。
经上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则应分解蓄电池。检查隔板是否被击穿,极板上活性物质是否脱落过多,使正、负极板形成通路。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电解液损耗过快的原因是由于蓄电池内部短路所引起.应对蓄电池进行修理。